尹鹏劳模为民服务创新工作室
短信购书咨询热线:18918968438
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三字经:2024年版》 内容丰富、有较强的针对性、实用性和指导性,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健康素质、疾病防治、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的优秀科普读物、可作为全国各地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、健康素养监测、健康素养竞赛、健康科普行动等健康传播活动的工具书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9-11 10:43    
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三字经:2024年版》 内容丰富、有较强的针对性、实用性和指导性,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健康素质、疾病防治、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的优秀科普读物、可作为全国各地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、健康素养监测、健康素养竞赛、健康科普行动等健康传播活动的工具书


注:详介本书在 “ 保健苑 ” 窗内 

编 号 :  O  0022 -  01


出版社: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 (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)

出版日期:2025-01-01

书号:9787523800690

定价:¥39.80

图书分类:生活娱乐 >> 保健养生

作者/译者:杨国安


      [ 内容提要 ]  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(2024年版)》学习辅导丛书。学习健康知识、掌握健康技能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、提升健康素养水平!健康素养是指人们具有获取、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,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,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。有:基本知识和理念、什么是健康、依法维护健康、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、环境健康、无偿献血、关爱病残人员、定期健康体检、四大生命体征、防控传染病、接种疫苖、艾滋病、乙肝和丙肝、预防狂犬病、肺结核易传播、除四害讲卫生、高血压、糖尿病自我管理、慢阻肺自我管理、癌症筛选、预防骨质疏松症、关爱老年人 等,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。


       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,人民健康是国民幸福、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。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,与人均预期寿命、国民健康状况、社会经济发展、国家繁荣富强密切相关,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。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,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、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。


      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 》它界定了现阶段健康素养旳具体内客,是公民最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1.   注 意 饮 水 卫 生   三字经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*      *     *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饮用水,生命源,讲卫生,讲安全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水源处,无污染,水净化,消毒严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饮水足,身体健,出汗后,稍加盐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含糖饮,少沾染,糖过量,疾病缠。


      每天足量饮水  足量饮水是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。饮水不足会导致人的认知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降低,增加肾脏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风险,增加饮水量和排尿量可降低肾脏及泌尿系统结石、便秘和肥胖的发生风险。


      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  主动饮水,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。在气候温和的条件下,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日饮水量为1700毫升,女性为1500毫升。注意饮水要少量多次,不鼓励一次大量饮水。应把饮水的时间分配在一天中不同时刻,可早、晚各饮1杯(200毫升左右),其他在日常时间里均匀分布。


       儿童每天应足量饮水  在气候温和、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情况下, 6岁儿童每天饮水 800 毫升, 7 -- 10 岁儿童每天饮水 1000 毫升;11 -- 13 岁男生每天饮水 1300 毫升,女生每天饮水 1100 毫升;14 -- 17岁男生每天饮水1400毫升,女生每天饮水1200毫升。


       建议每次课间休息时饮水 100 -- 200毫升。在天气炎热、大量运动、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。 12岁及以下儿童不建议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。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最好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  除瓶装水、“直饮水”可直接喝外,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,饮用水应先烧开待冷却后才能喝,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“白开水"。   


       提倡饮用白开水    白开水安全卫生,而且容易获得,是平常生活中人们喝得最多的饮用水。对人体的生理机理具有很重要的调理作用。中医养生学认为,白开水是中性物质,可通过排泄、排汗将体内的阴、寒、湿、毒等带出体外。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透过细胞膜而立即发挥新陈代谢功能,调节体温,输送养分,提高机体免疫能力。习惯喝白开水的人,体内脱氧酶活性高,肌肉内乳酸堆积少,不容易产生疲劳。


       早晨起床后,空腹喝一杯白开水,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可降低血液黏稠度、增加血液循环容量、减少血栓、心脑血管疾病风险; 对于年轻人来说,能够加速肠胃蠕动,把前一夜体内的垃圾、代谢产物排出体外,有利于减少腹部脂肪,也能使皮肤变得光滑细嫩。


       睡觉前喝一杯白开水,能够缓解口干烟燥,促进胃肠道蠕动,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黏度升高,但是不要饮水过量,以免造成夜间小便次数增多而影响睡眠质量。


       适量饮用淡茶水  茶叶含有茶多酚、咖啡碱、儿茶素、茶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等。适量饮用淡茶水能够刺激胃酸分泌,加速新陈代谢;具有抗氧化、降低血压、降低血糖等诸多功效,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、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。但不要长期大量饮用浓茶,以免茶叶中的鞣酸阻碍铁的吸收。在睡觉前不要饮茶。


       不宜长期大量饮用咖啡  咖啡含有咖啡因、可可碱等物质。适量饮用咖啡,有提神醒脑、利尿消肿、开胃消食、预防便秘、减肥等功效。


       长期或过量饮用咖啡,可导致大脑皮层亢奋而影响睡眠;导致心率增快,加重高血压病情;容易造成骨质流失,导致骨质疏松;影响胃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,引起身体营养不良、贫血等现象。


       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  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,更不能用饮料代替白开水,大部分饮料含有糖添加剂以及其他人工合成添加剂,过多摄入这些添加剂不利于人体健康。含糖饮料的糖分含量高,会降低人体胰岛素敏感性,容易导致肝脏脂肪过氧化,血糖升高,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。含糖饮料属于高糖、高热量食物,多余的糖在体内堆积形成脂肪,容易导致身体肥胖。糖类物质存留在牙齿表层,导致细菌繁殖产酸,破坏牙釉质,形成龋齿。经常喝含糖饮料还会降低食欲,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  膳 食 要 清 淡   三 字 经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*    *    *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好 口 味 , 淡 与 清 , 管 住 嘴  , 少 生 病 。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油 脂 多,三 高 增,甜 食 多,招 疾 病 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宜 低 盐,血 压 稳,宜 碘 盐,利 家 庭 。


      为促进国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,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,2017年,全国启动第二阶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,主题为“三减三健迈向健康”,其中“三减”指减盐、减油、减糖,“三健”指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。


       膳食要清淡  健康的口味就是要膳食清淡,少盐、少油、少糖,即膳食不要太咸、太甜、太油腻。高盐、高糖、高脂等不健康饮食习惯,是引起肥胖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。


       少盐  食盐就是氯化钠,是人体不能缺乏的重要物质,有调节人体活动的作用,如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,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,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一定的作用。但是长期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增加患高血压、脑卒中、胃癌等疾病的风险,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克。建议在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3克。1岁以下儿童膳食中不用额外添加盐。


      限制食盐就是为了限制钠的摄入量,  在计算食盐摄入量时,要注意计算隐形盐(钠)的含量,如酱油、酱、蚝油、味精、鸡精等各类调味品的含盐量以及腌菜、酱菜、腐乳、咸蛋、酱肉、咸鱼等高盐食品的含盐量。购买食品时,阅读营养标签,少选高盐(钠)食品。   


      少油  食用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,烹饪时,适当地使用食用油,不仅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,还能够使菜肴酥松香脆。


      但食用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脂升高、血液黏稠度增加、体重超重或肥胖,从而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脂肪肝、冠心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。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 25 -- 30克。食用油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,常见的植物油包括菜籽油、花生油、玉米油、橄榄油、山茶油、棕榈油、葵花籽油、大豆油、芝麻油、亚麻籽油等,烹调时要以植物油为主,并多种植物油交替使用,少量搭配动物油。烹饪方式建议多用蒸、煮、炖、焖、熘、拌、急火快炒等方法,少煎、炸,可减少食用油的使用量。生活中要少吃油炸食品和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。植物油保存时要避光、密封、低温、防水。

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Book category
书籍分类